信息時報記者 陳周琴
廣州基金成立時間不足3年,業務呈井噴式發展,目前已涵蓋政府基金管理、私募股權投資(PE)、風險投資(VC)和其他金融平臺等業務領域。近日,廣州基金再度獲評為“2015年最具發展潛力股權投資基金”。展望未來,廣州基金副總裁、科金控股總經理劉志軍表示,結合“十三五”規劃,廣州基金在下一步的投資方向上,將有不同的側重領域,并積極尋求互聯網金融、移動電商、醫療產業、先進制造業等行業的投資機會。
信息時報:能否重點介紹下科金控股的投資理念和投資風格?
劉志軍:科金控股作為國資企業廣州基金的子公司,肩負著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任務,投資風格相對較嚴謹和規范,因此對于風險較大的天使投資階段,主要通過與社會資本合作設立子基金進行投資的方式,撬動社會資本。
相反,投資鏈條上風險相對較小的則是PE階段,此階段企業盈利模式較為穩定,財務結構也相對清晰,投資風險會小很多。PE投資是科金控股子公司匯垠天粵的主營業務之一,PE投資為的是PRE-IPO,由于IPO可以實現估值的最大化,在這個階段的投資策略是打游擊、追風口,像生物醫藥、工業4.0、互聯網+、文化創意等國家重點支持的產業都是合適的投資行業。
培養期發展期較長的是VC階段的項目,由于投資周期較長,會從團隊、行業、技術及產品、企業管理、股東情況等多個方面和多個角度來綜合考量項目是否適合投資。此階段投向的都是處于中早期的企業,市場及企業自身的變量很大,在選擇項目過程中,對企業團隊的評估尤為重要,寧可選‘一流的團隊,二流的項目’也不選‘二流的團隊,一流的項目’,團隊是否優秀,將決定一個投資項目能否成功。遇到好的團隊,我們也愿意用很長時間去陪伴著企業一起成長。
信息時報:在選擇投資標的時,主要的判斷標準是什么?
劉志軍:科金控股自成立以來前后投資了近100家初創期的高科技中、小企業,以資本注入以及增值服務等多種形式扶持了一大批中小企業的快速成長,已經上市的公司有5家,通過上市之路取得喜人的資本增值回報。
其中,萬孚生物是很好的例子,這是華工一對夫妻教授創辦的企業。萬孚生物在15年前初創時,我們就看好其在生物醫療檢測試劑方面的發展潛力,準確判斷到未來在產品市場上將有巨量的增長,因此當時就投放了第一輪投資資金,并為其提供了多次銀行貸款擔保。而在隨后,我們公司對萬孚生物又作了一期投資,同時提供了大量增值服務。
隨著萬孚生物成功上市,為我們公司帶來了超過100倍以上的回報。
信息時報:請問科金控股下一步重點看好哪些行業呢?理由是什么?科金控股對于未來的投資規模和項目有沒有具體的計劃呢?
劉志軍:通過分析‘十三五’規劃以及對我國未來經濟、社會發展模式的研判,在VC板塊的投資方向上信息產業,互聯網產業是我國與發達經濟差距最小的產業,‘十三五’計劃進一步提出實施‘互聯網+’行動計劃,未來互聯網對傳統產業的顛覆和創新將會讓眾多產業重新洗牌,重點關注互聯網金融、移動電商。
第二,醫藥產業,大眾生活水平的提升、人口老齡化和全面二胎政策的疊加,使得醫藥產業在‘十三五’必然爆發,其中生物醫藥產業一直以來都是我們的重點投資方向。記得馬云說過,下一個能超過他的人,一定出現在健康行業領域。科金控股在醫藥產品、保健用品、營養食品、醫療器械、移動醫療等領域都有布局。
第三,先進制造業,經國務院審議的‘中國制造2025’已發布,隨著制造業轉型升級、互聯網+的推進,制造業目前仍是我國最具影響力的產業,只是亟需在原有的成本優勢之外尋找新的產業競爭力,自動化和高端裝備制造等細分領域值得關注。